受各种条件限制,从1970年6月5日开始动工,到2001年10月9日停运,“老地铁”总共建设不过7.4公里,“就这期间还经历了三次建设和三次停建的过程呢。”老人说,国力薄弱是当时地铁修建进展缓慢最大的原因。
因此,当看到地铁一号线工程从施工到通车,26公里多的里程仅仅耗时三年多,再想想当年地铁,7.4公里的距离,从开工到全线通车耗时14年,“没有办法比啊,改革开放为中国各行各业都注入了勃勃生机。”
那时,工程采取全民会战的形式,以专业队伍为骨干,义务劳动大军为主力,大打人民战争,共组织了3500余人的专业队伍,义务劳动者不计其数,总共进行了466万个义务劳动日。
据负责天津地铁一号线施工的一位工程师介绍,在拆除老地铁时,发现时隔20多年,隧道里竟然没有丝毫渗水迹象,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当记者向老人求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如此作答。
“我们是天亮就干,天黑到啥都看不见才收工。”老人说,当年测防水的时候不是一次试验,而是无数次试验,每隔两天就测一回,有时一天之内测N回,但凡有一点可能渗水的蛛丝马迹,都会从头来做,绝不会在执行设计意图的时候打任何折扣。
即便如此,建设进度还是不容乐观,“基本没有专业的大型设备,完全要靠人工操作。当时参加新华路段隧道挖掘施工的有500多人,大家都是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把土运到隧道外面,1000米的隧道整整干了两年才打通。”看着今天天津地铁一天一个样子的行进速度,老人慨叹“今非昔比!”
事实上,从1970年动工后,直到1976年2月,“老地铁”只完成了3.6公里,开通了4个车站,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行。
“新华路站、营口道站、鞍山道站和海光寺站可以开通了。”兴奋的心情仅仅在刘增褫的心中一闪即过,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天津也进入抗震救灾阶段,地铁建设暂停,“自己的设想无法变成现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1979年~1980年,在不影响前4个车站运行的情况下,“老地铁”又开始动工。此次开工在原先3.6公里的基础上又延伸了1.6公里,贯通了二纬路站和西南角站,并于1980年实行了第二次试运行。
但在1980年底,“老地铁”因为经济原因再次停建。
时隔四年后,经过第三次扩建之后,“老地铁”又开通了西北角站和西站,全程达到了7.4公里,共设八个站点,直到地铁一号线工程开工之前,一直保持如此。
破旧立新
看着今天为全国称道的天津地铁一号线,老人感慨地说,当年的天津地铁也创下了一个世界之最,就是全世界距地表最浅的地铁,离地面最浅处只有3.5米。
刘增褫说,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缺少大型设备,单靠人力很难挖得太深,即便如此,地铁建设者们还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铁工程建设,经受住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