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继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但受当年各种因素的制约,老地铁的修建过程却异常坎坷。
”天津地铁第一代设计师、时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88岁的刘增褫老人感慨地说。天津首条地铁工程1970年启动,1984年正式运营通车,总长只有7.4公里,前后却造了14年时间,平均每公里造了近2年时间。而如今的地铁一号线工程从施工到通车,26公里多的里程仅耗时三年多。——天津地铁在见证时事的变迁中,也在讲述着改革开放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加速度”。
外行领命
在刘增褫老人家中,最醒目的就是一张巨幅黑白照片,照片的中央是邓小平同志,时年58岁的刘增褫站在老人家身后两排的位置上,对着镜头意气风发地笑着。这张照片见证了刘增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这是“中国第一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合影。在这届大会上,因为邓小平同志正式复出了,因此也就成了改革开放的序曲。
那是1978年的春天,刘增褫因为在天津地铁设计以及其他一些科研课题中的出色表现,受邀出席了由邓小平同志主持的首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你能想到我有多激动吗?”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大,但却是颤抖的,两只手不停地来回摆动。
老人说,当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同志发表题为《科学的春天》书面讲话时,他真切地意识到“知识分子的春天真的来了,好日子真的来了!”
果然,当年十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刘增褫就从报纸上看到了邓小平同志作的报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此前的刘增褫,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在“文革”那个特殊的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我其实算是很好了,没有被批斗,还做了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他所说的“不错”指的就是天津地铁。
1970年初,时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的刘增褫,被紧急召到市革委会,“领导告诉我要修建地铁了,问我是否有信心完成地铁的设计。”
刘增褫一下子惊呆了——要知道,当年的中国,除了北京拥有一条地铁线之外,全国还没有第二条,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地铁还仅停留在“耳闻”阶段,“眼见”的都少,就别说乘坐了。
看着市领导坚定并期待的目光,刘增褫二话没说,当即表示“一定如期完成”,但心里却多少有些打鼓。
这可不仅是修一条地铁那么简单。
始建于1970年4月7日的天津地铁,也称为7047工程。它是经当时的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批准,结合墙子河改造工程修建的战备通道,属天津市人防工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