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昨日经市政府五届八十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与第三版《深标》相比,新《深标》增加了“公共设施混合设置指引”、“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自然保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最为令人瞩目的是,这部城市规划新法典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土地利用、推动绿色建设、优化土地分类等方面颇有创新之处。
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师周劲向记者介绍说,深圳已经从最初的二维城市向三维城市前进,全新的《深标》恰恰是基于对二维城市的理解,对三维城市制定的标准。新《深标》主要有三大方面特点。
分类分区管控容积率
第一个特点是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比如新《深标》中增加了“自然保育”章节,“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明确了全市近期重点保护地区的名录与要求;同时提到了“分类、分区”管控容积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幅提高商业服务业、工业、物流等产业用地的容积率控制标准,分区控制居住用地容积率。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也向基层倾斜,比如应对深圳市“老年化”、“婴儿潮”等问题,新增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适当提高青少年服务设施标准。
全面推行立体绿化
第二大特点是推动更加绿色的建设模式、促进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强调街区自然通风,将严格控制通风廊道,推行立体绿化(地面绿化、屋顶绿化、架空绿化等)。
以往强调绿色空间的分布是依据“平均分布”的概念,就是依据现有要求达到30%绿化率,可是深圳土地精贵,像火车站和中心区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绿化率。新《深标》将利用“基本生态控制线”,将生态区域保护好,同时建立城市组团隔离带,将中心区土地缺少地方的墙面、屋顶等立体位置都拿来提升绿化率,另外还提出以“绿化覆盖率”和“透水率”代替“绿地率”。
扩充城市地下空间
第三大特点就是优化土地分类,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新《深标》提出“扩充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分区、分类、分层”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建设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设定管理原则和技术标准。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新《深标》尤为关注公共领域的民生服务质量,比如公共交通就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往标准多关注机动车道的宽度、交通路网的密度,如今特别突出了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设定了一系列公共交通标准,这也非常适用于现在深圳大规模的地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