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暴雨1h后无积水,在排水口应设过滤装置。
5 屋顶绿化设计
5.1 屋顶绿化构造层自建筑屋顶上依次为:防水层、排(蓄)水层、隔离过滤层、基质层、植被层。
5.1.1可选用普通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组成二道以上防水层设防。当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设防时,最上道防水层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防水层的材料应相容。防水层材料应符合GB50345和JGJ155-2007的要求。
5.1.2 排(蓄)水层应根据屋顶排水沟情况设计,可选用凸台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形式的排(蓄)水板,或直径大于4mm的陶粒,厚度宜15mm-20mm,或采用克重≥400g/m2的蓄排水毡等排(蓄)水材料。
5.1.3隔离过滤层采用兼具透水和过滤性能的材料,在基质层下排(蓄)水层之上,搭接缝的有效宽度应达到100mm-200mm,并向建筑侧墙面延伸至基质表层下方50mm处。隔离过滤层的克重宜在200-400g/m2之间。
5.1.4基质层。
5.1.4.1屋顶绿化设计可适当进行土方造形,可用轻质填充材料,土方堆高处需在承重梁及柱顶位置。
5.1.4.2应选用专用基质,其理化性质须符合基质理化性质要求(表1)。

5.1.4.3 屋顶绿化基质应符合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具体基质厚度可根据植物类型和规格、小气候环境及灌溉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植物类型基质厚度应符合要求(表2)。土壤基质的荷载可根据土壤基质的容重和所需基质厚度加以计算。

5.1.4.4部分屋顶绿化建筑材料参考密度(表3)。

5.1.5 植被层
5.1.5.1 植物选择原则
a) 植物材料选择应充分考虑植物荷载,以及由雨水、风、雪、树木生长等所产生的活荷载。植物材料平均荷载参照表4。

b) 遵循植物造景多样性原则,以适生的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等为主,在屋面载荷范围内可适量种植小乔木,但须严格控制大乔木,乔木高度不得高于四米。
c) 遵循适生性原则,选择本地常用种和引种成功的植物;
d) 应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
e) 选择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长缓慢的植物;
f) 宜选择抗风、耐干旱、耐高温的植物。
5.1.5.2 种植形式和植物配置
a) 草坪式屋顶绿化,以大面积铺植为主,选用耐干旱、耐高温的地被植物或藤本植物。
b)花园式屋顶绿化,以复层结构为主,由小型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组成,应利用植物枝、叶、花、果色彩和芬芳,丰富景观效果(植物选用见附件A)。乔木种植位置与女儿墙距离应大于2.5m。
c)组合式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顶荷载配置。植物栽植部分可采取一种或多种绿化方式组合,可参照花园式屋顶绿化或草坪式屋顶绿化种植方式,亦可因地制宜采用固定式容器种植或移动式容器种植方式,丰富植物景观配置。容器苗栽植适宜于屋顶荷载复杂或难以种植植物处, 应选用轻质、环保、牢固、透气的容器。
5.2 园林小品及公用设施设计
5.2.1 园林小品及公用设施应遵循CJJ489-92《公园设计规范》和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5.2.2 园林小品及公用设施应设置在建筑墙体、承重梁位置,高度不得大于3m。园林小品及设施应选择质轻、环保、安全、牢固材料。种植池、花台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水孔,应根据排水口设置排水观察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