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一直有人在喊房价高。其实这部分声音被别有用心的人或媒体扭曲再现,最终变成任何人都在喊房价高。正如在天涯社区里一直发生在多军、空军之间的长久拉锯战所示的,相当部分喊房价高的,都是想用郊区的价格买上市区的房子。
这倒让人联想到一直有人说的上海物价高的原因,真正喊上海物价高无法承担的都是那些收入相对比较低的,无法承担上海物价水平的群体。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是公平竞争,给你同等的机会,任你去发挥。生活在上海,人人平等,你有能力,你就生存下去,生根发芽。没有能力,那么你就离开上海,到二线三线城市生活,也许反而能打出一片天地。既然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生存下去,能力较差的人如果在大城市无法生存,完全可以去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二三线城市奋斗。
同样的竞争,也体现在楼市和城市的发展中。去年在欧洲召开的某国际性房地产业高峰论坛,论坛中有研究者指出,当前的房价就是让穷人远离市区、住到郊区,这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有能力者住市区,能力较低者住郊区。这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所以,你有钱,你想住市区,那么你就买市区房;你没钱,那你凭什么去买市区的房子呢?就凭你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不代表你可以利用公民身份任意地去揩国家的“油”。指望国家补贴与保障住在市区,那也是一种吃大锅饭的心理,现在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人还幻想当年大锅饭、大食堂的年代在楼市中再现。
如果说,因为你穷,国家就该建很多保障房让你住市区,那在当前中国,穷人还是很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说国家搞了些两限房保障中等收入者住了市区、再搞了些廉租房让低收入者也住市区,那么郊区谁去住?富人?农民?
如果有一天真的如此,估计郊区在富人和农民兄弟的整饬下,变得风景优美,宁静整洁。如同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美丽的乡间生活一样,有钱的人住郊区,没钱的人才住市区。但是,到那时,习惯了国家保障,习惯了吃大锅饭,习惯了揩国家的油的那部分人,是否又开始天天高呼房价好高、连郊区房都住不起呢?是不是国家又开始保障中低收入者再返回郊区呢?
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可悲可笑。中国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反映到国家住房市场调查中,会哭的人就有房住。我们经常见到,当国家进行住房情况调查时,有那么一部分家庭明明住房很宽裕了,但是为了可能的利益,仍然提供虚假数据,如将收入报低、将住房面积报小。所以,别看有人天天喊房价高,但事实就是,仍然人人有房住。你看周围有几人是真正的无家可归者?
这不,广州首批两限房推出时,仍然有100多套房源被人放弃。原因是什么?大多数的人嫌房型房源不好,相当部分人还梦想住上江景房。真正无房住的人,会如此挑拣是否是江景房吗?不会!
在此,笔者严重反对那些有房住、但梦想得到江景房的人,他们占用了真正需要房子的真正中低收入者的资源。说严重点,他们在滥用他们公民权利,损害了其他真正需要房子的公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