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1日发生在台湾中部地区的集集大地震,对许多人来讲是永难忘怀的经验,不仅仅是大地受到动摇、社会受到震撼、人身受到伤害,更是许许多多家庭的破碎、小区的解组和社会关系的扭转。但是另一方面,台湾的人民却展现出强大的互助精神,从许多的个人、团体主动的投入协助灾民的行列,一直到更多的民众踊跃捐输,其所展现出来的社会力、行动力令人动容,也对台湾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根据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经验,重建阶段所需要投入的经费、时间、人力等资源,是紧急救援阶段的三、四倍,甚至更多,但是此时却发生政府反应灾民需求太慢、重建工作团体间缺乏协调以及社会资源重复及浪费等等情事。
社会工作长期以来即扮演社会福利推动及输送的角色,照顾社会上弱势族群、调适环境变迁中的个人,更是社会正义、公平的最佳守护者。在这一次921灾后重建中,除了传统上的福利服务提供者的功能外,社会工作更发挥紧急支持、反应需求及资源整合协调的功能。
(一) 协调整合能力高
在这次赈灾中发现,最大的资源仍然是「人」。而社会工作就是最擅长运用人力资源的专业。因此,每次所能投入的人力虽然有限,但却能从中发挥最大的效用,无论是人员的安排、人力的评估、物资的运用以及资源的分配,均有相当完整的整合能力。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协调整合的反应,如行动联盟及「全盟」的筹组;和整体性的工作规划,如南投县的家友中心;及各种跨区合作方案等极为明确。
(二) 直接行动能力强
除了第一线的救灾人员外,社会工作人员亦在第一时间就提供了服务,虽然不是挽救生命,但是却能抚慰人心,虽然没有办法重建屋舍,但是却能重建人心,而所有的行动都是经过慎密评估、规划后再出发,因此,所产生的行动效果更高。
(三) 服务转介照顾全
社会工作强调团队之间的协调、科际之间的整合,因此,当发现个案问题需进一步处理时,会主动的联络其它专业人士协助,如心理咨询、精神医疗、辅导谘商等等,让案主的权益得到最佳保障。
(四) 微视及巨视面兼顾
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即是以「人在情境中」为社会关怀的出发点,因此总是同时将人、环境、及人与环境间的调适纳入考虑,因此在进行服务工作时,不但尽力关照到微视面个别案主系统的权益及需求,也不忘投入巨视面社会制度的建立及观念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