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灾害损失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区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共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
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三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的大坝滑塌开裂,防浪墙倒塌。410座小型水库中的240座震坏。6万眼机井淤沙,井管错断,占总数的67%。沙压耕地3.3万公顷,咸水淹地4.7万公顷。毁坏农业机具5.5万台(件)。砸死大牲畜3.6万头,猪44.2万头。唐山市及附近重灾县环境卫生急剧恶化,肠道传染病患病尤为突出。
二、救灾举措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唐山,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紧张救灾工作,及时控制了灾情,减少了伤亡。市区被埋压的60万人中有30万人自救脱险。解放军各部队出动近15万人。唐山机场一天起降飞机达390架次。京津唐电网3000多人组成电力抢修队。全国13个省区市和解放军、铁路系统的2万多名医务人员,组成近300个医疗队、防疫队。空运重伤员到外省市治疗,共动用飞机474架次,直升机90架次;共开出159个卫生专列。各级政府及时解决了群众喝水、吃饭、穿衣问题。重建家园工作1976年底着手准备,10年后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唐山出现在中国大地。唐山大地震是一次震憾人们心灵,令人难以忘却的世纪灾难。
三、启示与借鉴
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法制和科技,大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报工作,提高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和应急救助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减轻地震灾害是一项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需要全社会积极支持,广大公众参与的社会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多年的实践证明,人类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抗、救等措施,已能在一定或较大程度上减免地震的毁灭性打击,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