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陈伟良离郭台铭最近的一瞬间,他冲动地想过去说点什么,但蜂拥而至的记者让他失去了机会。5月26日,媒体开放日,富士康龙华园区食堂门口,被记者们挤走的陈伟良觉得自己富士康的八年和这一刻是一样的:被人潮裹挟,离梦想远去。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电子游戏中,陈伟良花了八年时间从富士康的“不铨叙”员工“升级”到“铨叙”员工师1级别,离“通关”则还有整整14关。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多愁多梦的八年青春时光里,他在不可抗拒的系统里随波逐流,感觉自己逐渐变成了漫长流水线上的一个机械环节、庞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 钉。
上岗
在这个工业“巨无霸”里,所有一切都井井有条。在标准化的流程下每张办公桌上摆放茶杯的位置都应该是一样的
八年前的一天,陈伟良从中部地区的一个中专来富士康实习,被分到了深圳龙华园区。第一个月试用期他拿到了600元,第二个月就变成了1100 元。这让陈伟良有点兴奋,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成了一名为富士康创造巨额财富的流水线工人。
这是陈伟良的第一份工作。也就在这一年,富士康成为中国大陆最大出口企业,郭台铭则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
“这应该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工厂。”陈伟良说。富士康是个“巨无霸”式的工厂,深圳龙华园区是这家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在大陆最大的工业园区,总面积 2.3平方公里,从南门走到北门快的话30分钟,慢的话要50分钟。
在这个工业“巨无霸”里,所有一切都井井有条。在标准化的流程下每张办公桌上摆放茶杯的位置都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这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标 准化的流程同样希望每个工人每天有差不多相同的劳动量、差不多相同的休息时间,因为这能最大限度地科学利用劳动力。
在富士康,流程和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尽管在执行中难免会有些走形,但不停运转的生产线至少可以限定工人一天必须做多少个动作。
富士康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员工进公司的第一堂课就是军训,列队出操。“这是学习尊重规则、尊重秩序。每一个员工都是一 个士兵,指哪打哪,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虽然在学校里也没这么严格过,陈伟良还是很愿意遵守这样的半军事化管理。
与半军事化管理相对应的,是墙壁、楼道等很多地方充斥着的“富士康式”标语。其中最出名的一句是——魔鬼藏在细节中。
陈伟良在富士康的第一份工作是“品管”,这是一个质检工作岗位,经过两天的培训之后,他正式上岗。
富士康的管理有三个秘诀,一是流程化,把入口到出口之间的工作细分为若干个节点;二是专业化,每个人只做流程中的一节;第三是标准化,动作、工 具与原料都标准化。
在富士康,到处是不断转动的传输带和工作平台。20秒完成一块电路板的测试,一分钟装7个静电袋,在他身边,很多人每天用10个小时不停地重复 几个单调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