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根据国土资源部此前公布的一份官方地质调查报告,地面沉降灾害目前已经在在中国19个省份中的50多个城市里不同程度地发生[全文]
沉降的原因
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
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一些城市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2012年2月,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地面升降与经济上升有关。
根据国土资源部此前公布的一份官方地质调查报告,地面沉降灾害目前已经在在中国19个省份中的50多个城市里不同程度地发生[全文]
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
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一些城市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同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
一个合理、冷静的城市化进程,应该是在城市范围扩张的同时,还能和城市之外的乡村保持一种生态性的平衡,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城市之间应该是一种对流的关系。
要预防可能到来的城市病,除了专家给出的城市应有长远规划、城市生活功能概念必须突出等意见外,必须看到,城市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资源投入不平等的事实,才是造成城市病的最大缘由。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成为困扰我国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城市病”的集中
我国一线城市城市病日益严重,影响居民幸福感。其实,这是曲解“城镇化”必然带来的恶果。有人在“城镇化”的口号下反常地扩张城镇人口的容量,随之而来的是房价奇高,学校膨胀,汽车繁殖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