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户籍制度改革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流动人口的剧增,城市人口管理问题的凸显,户籍改革看似迫在眉睫,50年来横亘在中国城乡社会中的那块坚冰,正在缓缓融化。
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户籍改革究竟难在哪里?取消城乡户口差别的举措对于城市中的“外地人”有多大意义?各地户改的进程如何?让我们共同关注!

从8月开始启动的重庆户籍改革从一开始就成为近期社会热点,赞美和质疑的声音都同时存在,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得不察。
最近,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的重庆市率先提出,通过10年时间将1000万农民变成市民。此举被称为中国户籍改革的真正破冰之旅。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国已有12个省市相继启动了户籍改革的尝试,步伐或大或小,争议也或多或少。学者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城镇化新政的一个
“户籍改革的重点,是要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权益和福利,同时又必须找到一种替代性的人口管理手段,以保证人口的有序流动,这也是提供公共服务
more各地户籍改革进程
户籍制度的两面性
户籍制度在建立之初并不一定是一项歧视制度,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发挥过一定历史作用。但它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
户籍制度曾发挥历史作用
新中国初期消费品严重短缺,户籍是紧缺生活品配给手段之一。
稳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有利于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
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乌托邦梦想,为高效集中全社会资源,必须提高全国人民组织化程度。

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削弱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
伤害公民权力。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
加剧城乡割裂。人为把平等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加大贫富差距。
城市与农村——户口价值几何?
很多处在城市的人,虽然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却被称之为“外地人”。取消城乡户口差别的举措无疑是户籍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城乡隔膜问题却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贾卫东来自安徽农村,在北京丰台区一个建筑工地当泥瓦工,他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命就比城里人的命贱”!
贾卫东之所以有此感慨,源自他的一位25岁的老乡张先生两年前在北京的一起交通事故中死去,当时和张先生一同命丧黄泉的还有另一位28岁的李先生。虽然两个人年龄相仿,但事后的赔偿金额却大厢径庭,李先生获得的全额死亡赔偿金为26万多元,而张先生的死亡赔偿金,全部加起来不到9万元,两者相差近3倍。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只在于,李先生是北京城镇户口,而张先生,则是一位农民。 >>>>
拥有北京户口,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中国最有特权的地方?北京所有的优厚待遇和全国最美好的一切:轻松骄傲地在这个良好环境和特别先进的地方生活成长;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好的幼年保育和最好的教育,以最小的努力和最差的成绩进入最好的大学;优先获得工作机会特别是好的工作岗位;优先并以最低费用享受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以最少的劳动和最少的付出获取最优的报酬及钱财;自动享受最高的福利、最多的社会救助、最多的补贴;自然享受最高的失业救济和低保标准…… >>>>
more户籍制度的变迁
1958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84年,国家开始允许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
中国城乡户口坚冰始于1953年,当时为了减少城市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制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
more专家观点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增强,我认为改革条件日益成熟,有望打破悖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表示。

继重庆户籍改革之后,陕西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省2760万农村人口中,推动600万人进城落户。但“土地换户籍”的做法,存在颇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