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中国成“垃圾围城”最严重国家

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的脏塑料袋,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随着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国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地凸显出来,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的运转每年将产生上亿吨的垃圾。而今,当人们陶醉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这支垃圾“大军”也正一步一步地包围着他们,并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

中国成垃圾围城最严重国家之一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详细]

十年垃圾分类成浮云 南京仍陷垃圾围城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等议题。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详细]

我国堆积垃圾量超60亿吨 侵占300多万亩土地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泽峰在此间提出,2015和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达1.79亿吨和2.1亿吨。在中国人多地少、能源紧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是符合国情最明智的选择。 [详细]

“垃圾围城”困扰中国城市化

垃圾围城的问题,直观上看是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的急速发展,北京由800万人口,增加到3000万人口,没用多少年,人多了生活垃圾跟着多,经济发展太快[详细]

“垃圾围城”:中国何时才能“突围”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垃圾的“产量”也与日俱增,“垃圾围城”之势不减反盛。但是,随着城市空间密度的增大,垃圾处理设施面临“无处立足”的窘境[详细]

  日本、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
日本多举措处理垃圾 避免“垃圾围城”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按照一般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和资源垃圾分类。资源垃圾一般是指玻璃瓶、易拉罐、纸类、金属类、饮料瓶、纤维类、塑料等。丢弃家具等大型垃圾和电器产品是要付费的。尤其是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是要支付高额处理费的,比如丢弃一台冰箱要支付1万日元左右,相当于800人民币左右。除了政府的规定,日本民间的环保意识也非常强,民众都自觉地服从政府的垃圾回收管理。 [详细]

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

瑞典地处北欧,常年平均气温较低,更有1/6的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可供万物生长的日期比大多数国家都短,这就使得瑞典的生态基础较其他国家更脆弱。但是每一个来瑞典的游客,都会有一个印象,不论是人流繁忙的机场、火车站,或者偏远的乡村小道,总是特别干净。

是什么原因让瑞典这个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从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国家,在环境方面有如此优异的表现?[详细]

垃圾处理 从其他国家的危机中吸取教训

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那不勒斯暴发了一次“垃圾危机”,堆在街头的2400吨垃圾发出恶臭。看到这一报道后,笔者十分感慨。人们如果不能尽快跳出把垃圾一埋了之、一烧了之的思路,不重视垃圾的全程减量 [详细]

德国“垃圾经济”生机无限 成世界典范

德国最早开始实行循环经济立法,他们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视垃圾管理为“垃圾经济”,并将其发展成一项重要的产业,极大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量,是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做得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详细]

  大量垃圾去哪了?

早在几十年前,文学家梁实秋就发现,“如何处理垃圾,是一个问题”。如今,对于每天的生活垃圾,我们往往都会把它放进垃圾袋,然后随手扔进小区垃圾收集点,至于这些垃圾最后都运到了哪里,如何处理,却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详细]

  垃圾处理的“中国式出路”在哪里
治本之法: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垃圾

地球正在被垃圾包围,而作为人类的我们最应该反思,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是我们最根本的出路。 [详细]

征收垃圾处理费不失为减少垃圾的良方

韩国从1995年起正式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居民必须购买指定的垃圾袋丢弃垃圾,每个垃圾袋的售价就包含了垃圾处理的费用。所有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明显减少,环境也显著改善。因此,我国城市实行垃圾收费制度,也是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的体现。 [详细]

选择新技术、打造“产业链”、进一步市场化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时至今日,国内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然而,虽然填埋方式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国内大多数填埋场都缺乏7层以上的严密防渗漏措施,所以不可避免会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详细]

城市垃圾出路调查
专题质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