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进程
1984年
南京市政府开始对旧城进行部分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
1992年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政府从城南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老街区被接连拆除的序幕由此拉开。
1993年
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中华路(南唐御街)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
[全文]
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旧城区,是南京的发源地,因民国以后在新街口以北发展新市区而被称为“老城南”。老城南位于秦淮河两岸,多为江南穿堂式民居,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
南京老城南街区,是成片推倒改造,还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4年争议,温家宝总理两度批示。在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中该寻找怎样的平衡?
1984年
南京市政府开始对旧城进行部分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
1992年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政府从城南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老街区被接连拆除的序幕由此拉开。
1993年
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中华路(南唐御街)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
[全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南京城南承载了金陵太多的故事。十里秦淮,城南旧事,早已成为南京的代名词。然而岁月沧桑,繁华淡去。正如“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余晖下的城南如暮年老者,容颜苍老。时光荏苒,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再现往日的辉煌……
所谓城南老街区,是以中华路为界,中华路以东称为门东,相应的,中华路以西称为门西。对门东,南京人,乃至外地游客都很熟悉,它以夫子庙贡院为中心,经过改造和开发,已经变成了南京重要的名胜旅游区。与门东的科举文化不同的是,门西,在明清时期,是南京的手工业、商业中心。南京著名的活化石云锦就发端于此。
南京老街:牛市
风华绝代的玉壶坊
箍桶巷:沈万三家箍桶声
南捕厅:九十九间半的余音
长乐街:秦淮影照古廊房
一位张姓居民称,既然旧城改造是为改善民生,为何拆迁补偿那么少
一边是文物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消亡,另一边是有人盼着旧城改造来改善生活环境。
6月22日,千章巷里的一户人家正在搬家。一位退休老人说,他一家三代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里,夏天潮热,冬天湿冷。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生活不便。
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这些居民(生活环境)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们有没有来看过。别说来体验,就是住一天也受不了。”
他认为,“旧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为的是改善民生。
…… [全文]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中,一些老城故居已被拆毁
有几件事,让老南京人印象深刻。
2000年7月4日,有着百年历史、关押过陈独秀等一批名人的南京老虎桥监狱,因城市开发需要,被拆除。
2004年国庆节,民国建筑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许多南京人有着在这里看电影的记忆。在影院外部被塑料布拉盖起来7天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见了。
2007年,秦淮区,姚文才、陶行知等故居,一夜之间被拆。
而实际上,老城南在南京曾是重点保护对象。
南京在1982年,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文]
红色:2006年以来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历史街区。2006年,安品街、大辉复巷、颜料坊、船板巷、门东(C地块西段)、内秦淮(甘露桥-镇淮桥)被拆毁。2007-2008年拆毁内秦淮(上浮桥-西水关)、莲子营、旧王府。2009年,仓巷文物建筑群被拆毁,南捕厅正在拆除,其东部已于2006-2008年被拆毁…… [全文]
7月2日,正在编制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对外公示。签名学者们惊讶地发现,新《规划草案》仍然回避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整体保护,而老城的保护区更是大幅缩水,2003年规划中的56余处历史文化保护区,已被缩减为9处,且保护面积大幅缩小,门西仅剩最核心的一小片,南捕厅仅保留了甘熙故居本体,门东仅剩蒋百万故居本体周围。“如果该规划一旦实施,则拆除老街区,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拆迁了。 ”薛冰说。
南京城自1982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经历的规划何其多,但老城南应该保护这一点始终没有变:
1984年编制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要尽可能保持整个风光带(包括门东、门西)的古街巷格局,并以乌衣巷、琵琶巷、殷高巷、鸣羊街、高岗里为重点保护范围。
2002年,南京组织编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城南传统民居”列入保护规划。对规划中的“城南传统民居”、 “南捕厅传统民居”, 要求“除了保护以文保单位为代表的有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其特定的历史风貌,即传统的街坊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出台,划定门东、门西、南捕厅、安品街等历史街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要求“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