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导读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称“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多相关新闻
更多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未来,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广义而言,系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系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更多低碳生活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
——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 (Low-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
——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更多专家聚集
顾朝林,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等。
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