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房地产·中国 >>精英论点 >>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四)

时间:2007-09-12  来源: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

热点讨论:房地产企业在旧城改造中如何赢利

点击进入论坛>>

广州的住进商的政策有点太统一的,应该对老城区相对灵活,因为老城区以前是民居,这些民居从建筑商来讲真的不是很适合居住,刚来广州我也是住在西关,有些在采光、通风确实不如现代建筑。但是风貌是值得保留的,应该赋予新的功能,比如改成商业街的。开发商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城市的思路上能够行得通,往后引入开发商是能够行得通的。关键是把交通、配套的设施完善,老城区开车过去堵车,去了之后没有地方停车,政府要先把这些事情做好,老城区要抽空一些,缺乏公共的绿地,有些路是要拓宽,有些建筑是要拔掉的。民间建筑以前街道是很窄的,那是走轿子的,不是走汽车的,有些就要拔掉,应该平移。但是政府必须要做好交通、做好公共配套,做好环境这一块,当然老城区还要引入物业管理。现在改的再漂亮没有管理,两三年就败了,所以老城市的管理方面要加强。政府应该在管理方面还要引入机制。

黄穗诚:物业管理的引入,广州市东山区做了一个试点,街道引入物业管理,《物权法》有一个说法“其他管理人”,其他管理人有没有直职,我们就叫业委会,单位的做,变成单位的模式来做,不找物业管理公司,所以根据《物权法》现在老城区强行推行管理,我们在2001年国务院的纠风办九个部门讲到,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能间接或直接制定中介机构服务机构,这是法律规定的,不能自由选择,这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而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示范性的做这种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现代社会跟以前的计划经济不一样。

曹志伟:我不赞成政府代管,但是政府要组织,政府不能放弃。物业管理方面我非常赞成陈总的说法,一定要做物业管理,但是做法不一定是街道成立一家公司,而是由每一个片区的居委会组织,他们本身就是业主。我们老城区有很多下岗的职工,说老实话,物业管理不一定都是靓女、帅哥,以前我住的大院里还有很多退休的老人,很有亲切感。

黄穗诚:我们住在西关的时候,每一户人每个月要轮一次,戴着红袖章,每个人都要的,都坐在那的,我知道这种,强制性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曹志伟: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你要组织,然后把它调控起来,以点带面的推动起来,引入物业管理非常重要,物业管理公司的组成有各种形式,业委会要思考一下。财产权要自然尊重,这部分的被管理权也是每一个业主的权利。

穗诚:这次人大讨论《物业管理条例》讨论方案,他们讲到了居委会评什么没有来指挥我,也没有产权。存在了法律依据的问题,任何东西作为政府只能示范,不能指点,包括我们的买卖楼也是这样,绝对不允许在市场经济这样做,后来就停下来了,社会某一个消费者可以自动去做,但是不能政府纸锭。

持人:刚才大家都谈了关于旧城改造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留人文在里面,最近有一份沙面要把里面的住户迁出来,你们对这个沙面有什么看法,你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提议?我们之前跟老师聊时,他提出一个新点子,可不可以像西方那样一块钱拍了这个类,但是这个楼的维修、维护要你来承担,有什么问题要承担责任,各位有没有什么看法或者点子。陈总先来聊一下好不好?

陈柳青:上面这个建议个我很喜欢,有很好的价值,但关键是“给谁”?老建筑要维护要有成本的,你让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拥有只有导致衰败,一定要引入人,无论是通过开发商成片的统筹,只要愿意来,买一栋,肯定会装修的很好。我有一些朋友在北京买一个四合院,把它修缮的很好,去北京就住在里面,里面全是现代化的设施,很舒服,很好,交给这种人就可以保护的很好。但是如果非要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或者是原居民,或者是当时住在我们房管区的住户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不切实际的,他还要生存、生活的。现在老建筑应该是一种奢侈品,现在把整个片区给发展商也是可以的,只要规定保护的格式,对这里那些是该保护的,发展商是可以从中挖掘价值的,当然通过销售引入的业主也是有实力维护的。一定要“换血液”,把产权人更换。对新进来的人要看到利益点、价值链,才有动力。

曹志伟:欧洲的古堡就有政府卖给个人的例子,但是要有一些规定,有人买来甚至作为度假的地方,所谓的产权只是存于团体、个人等,但是这种资产是不可以搬走的。有产权才会有投入,但是我不赞同拿来做大的开发,包括我们多做一些特色的酒店也可以。

陈柳青:可以做改造的。

曹志伟:如果里面都是文物就不能动。

陈柳青:前提是开发商不能拿它像目前这种操作是不可以的,对建筑保护、规划、外贸要规定的很详尽的。

曹志伟:而且沙面有特殊的意义,既是西方文化引入的一个见证,也是广州人一个耻辱的标志。那是被割让的地方,强制性的,所以我觉得保留下来很有意义。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好,对于时代的记忆也好,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拆了建成现代的建筑不可行。

黄穗诚: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建筑都没有了,当时是怎么开枪的,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我们没有了。一旦谈到旧城改造,我们就应该以中山五路的拆迁反思,如果不是还要被后人骂。为什么还要搞七路街?

曹志伟:我们不要追究以前。

黄穗诚:我们不是追究以前的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反思,才能更好的做好。历史的条件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从里面吸收教训。为什么“六.二三”户拆了之后还要搞七楼建,如果要搞当时就要列一个保护的措施在里面。那里原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走上去就仿佛子弹从上面射过去。

曹志伟:上面的碑都移了。

黄穗诚:这是我们搞爱国主义教育很痛心的事情。为什么说没有月亮?这是最月亮的地方。

韩世同:我说一下沙面那个地方,我看过天津的五大道,人家现在的维护、使用、保养相对于沙面是好很多,因为我们的沙面租成72家房客的形式用是不应该的,如果是单位或者是私人使用都会很珍惜。这一点我很赞同曹总的意见,但是一块钱就卖肯定会造成腐败的,应该拿出来竞价。有些人可能拿来有规定的用途。

曹志伟:装修要经过特别严格的把关。

韩世同:这样就可以使得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原有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空心化这个事情不要太狭义的定位在人口的密度。当初是我先提了,广州东西南北策略多有,但是缺了一个中间,我们忽略了中间发展的规划方向,当时有东进西联的,没有中部的规划,最后定位“中调”。我们的老城区再容纳两三万人一点问题没有,关键是怎么规划这个格局。老城区的砖瓦房很破旧,但是也会被维系很多年,我们在高架桥上看过去,败落的情况随处可见。

曹志伟:而且他们居住的也很痛苦。

韩世同:相当的痛苦,我每次看到这些人都不知道他们怎么生活的。

曹志伟:他们的家庭被定为“文物”是很痛苦的。

黄穗诚:那是历史保护街区,文物是指例如我们的“指挥部”在粤华路那里。

韩世同:所谓“修旧如旧”,就好象一个青铜古董,擦亮了后,还有价值吗?如果要是把它都用砖、瓷片都盖了之后就完全没有原来的旧的风貌了。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打着“修旧如旧”的幌子,其实是毁坏了有价值的建筑。有一个大公报的旧址都给贴上新的瓷砖了。

黄穗诚:这是规划部门的问题,全部的在建工程都是规划部门在做。

韩世同:我们去澳门看一下,葡萄牙的建筑每年都要刷一下灰水,一刷了之后就没有老城的感觉了。千万不要干把青铜古器擦亮的蠢事。深圳的渔民新村20几栋都炸掉了,我们的很多单位宿舍也要考虑一下。

韩世同:破旧的房屋完全没有价值的了,那些地方是建议拆的。另外我讲一个稍微离题的话。我们现在讲的老城区经常扩大为等同中心城区,实际上中心六区中,老城区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就是一个老荔湾区,老海珠区的一小部分,整个东山区,和越秀区。这个老城区不要放大到好像一限制这一块的发展建设,连中心城区的发展都限制。其实花都跟白云机场之间开车都要半个多钟头,高速的,结果这块还在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曹志伟:那些农民的留用地应该留下来。

韩世同:像白云新城这些地方,如果要是给一个港商发展,或者是广代又变成了祈福新村的状态,这是不合适的,像这样的地方应该优先发展,不应该很远的发展,反而最该发展的地方不发展。珠江新城才6万平方公里盖到现在还是不能见人的样子,东埔和广代为什么不能建一建。

曹志伟:所以说我不赞成广州没地这样的说法。

黄穗诚:政府手里面的地不多。

韩世同:其实我们国家刚好是特殊的,我们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可以重复不断的利用,不会消失的。只不过是看它如何综合、合理的利用,我们一直说香港如果维持了以前的容积率,以前的状况不可能变成今天这样的状况。

曹志伟:这还是财产权的问题,为什么政府要限制出让土地?如果土地变更的功能存在地价差,在转换的过程中才叫地价差。

黄穗诚:现在谁有土地权呢?

曹志伟:尊不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黄穗诚:农民是没有的,现在是村长有土地,农民没有。性质决定了我们没有土地。

曹志伟:其实村长也是代表着集体,国有。

黄穗诚:不能说国有,是集体所有。

曹志伟:我是指大国有还是小国有。

黄穗诚:是这样的,集体的土地如果是宅基地是免费给农民的,时间不是70年,是长期的,是一种生活的保障,是有性质上的问题的。

韩世同:现在我们把东西都变成“不能越雷池一步”,将来我们一定会实行私有制的土地。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四) 的资料
· 广州有4个国家卫生镇 今后每年增100条省卫生村 [2013-08-05]
· 河流地区建设的导控途径探讨——以广州流溪河沿线控制性规划为例 [2013-07-24]
· 城市规划: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旧城改造中 [2013-07-24]
· 广州城市规划要先“治病”然后再“竞赛” [2013-06-26]
· 广州造城热度不减 市民担忧“新城变空城” [2013-06-19]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