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一)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二)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三)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四)
传承与发展 关注广州旧城改造(六)
热点讨论:房地产企业在旧城改造中如何“赢利”?
点击进入论坛>>
黄穗诚:广东已经是宅基地农村用地,在中国广东首先展开。
韩世同:土地大限之前其实不是一样市场化了,只要拥有土地使用权一样可以转让,一样可以流动。
曹志伟:对国有集体来说应该有一个程序。承认所有权。
韩世同:所有权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短期内还不会尽快的解决,但是至少土地使用权应该是可以自由的流通和转让的。
黄穗诚:我们要站在开发商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当时的农村宅基地的流转,90年代末期的时候,很多的农村宅基地房,97号文一出,当时的房地产商、开发商都反对,不能这么做,最近房协跟我说,为什么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房价这么高,多一种供应渠道。所以现在北京的小产权也就是流转宅基地。
曹志伟:但是农村的客户群不一样。
黄穗诚:但是便宜。
韩世同:应该都流入城市的建设用地。
曹志伟:把农村的住宅解决,把农民的养老解决,纳入社会保障。
黄穗诚:已经纳入了,在6月24号国土自然厅已经落实下来了。
韩世同:深圳农用地这块解决的很彻底,一夜之间没有农民地了,没有宅基地了,全是商品楼。
黄穗诚:只有土地的一体化是我们必须走的道路,现在广东正在走这个道路。
陈柳青:说到城中村改造,因为现在广州确实有很多的村设在中心区里面,而且建设的面貌相当的好。
曹志伟:政府规划滞后了,农民已经先盖了,政府应该交学费。这是应该的。这是城市发展当中必须承受的镇痛,这是必然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学费很贵。
曹志伟:但是贵的有价值,这个学费不光是为广州这一界政府做的,也是为以后的历届政府做。上海的做的好是因为有广州做在前面,广州做第二次的时候又可以借鉴了。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我不赞同否定前人,否定以前的做法,就像我们把建筑拆掉一样,我们决定是建立在财产权的基础上。否则会上升到太大的争论,太多的斗争,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黄穗诚:但凡讨论一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首先对讨论的话题要定义;第二、要事实的依据,能不能支撑这个观点,有的时候结论很容易下,但是要综合系统工程来看就不一定是这个样子,就好象刚才专家讲到的,我们的旧城改造投入不足,其实整个思路发生了变化,现在是以鸡生蛋的形式,把你搬到其他的地方拍这个土地,你说的高学历就是这个地方,以前都没有想过借鸡生蛋的问题。
曹志伟:拍的土地的资金应该重新投入。
黄穗诚:国家已经考虑了。
韩世同:只要拆迁合理的话,愿意回来可以拿钱买回来。
曹志伟:我们这个体制管的太多,服务的太少。
黄穗诚: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本来是补100块钱,他拼命加到60块,如果是开发商更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不能低于市场目前的生活标准补偿。
韩世同:至少要参照二手的房价。
黄穗诚:在经济开发区,也就是萝岗区对农村的改造就很有借鉴意义,补偿是按照不一样的标准,补偿的钱能够买起现在新建的住房,卖的价格是1000块钱/平米,非常成功,我去参观了,非常好,非常漂亮。
曹志伟:政府投入吗?
黄穗诚:政府没投入还赚钱,为什么?原来村的地方是10亩,建了房子是5亩,赚了。
曹志伟:但是要先投入。
黄穗诚:是通过集约化,本来是一成的容积率非常低,建成一成。
黄穗诚:是集约和节约了土地,我们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其实是一样的,处理都不是低于原来的标准。
曹志伟:老城区改造的话,老城区有特例,不应该限制“90、70”,因为限制了会增加户数,我们单纯的控制房屋的容积率是不准确的,对整个规划应该控制密度,不要密密麻麻的,人口是通过什么控制?是户数。而且标准要调整,如果我们的计算人口的容积率按照以前的每套房租的建设标准,那就更密了。人都要改善环境的,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面积比较多,容积率相对比例在下降。所以我们要控制的是住宅容积率,还要控制户数,但是这个又跟国家的“70、90”相矛盾。这需要广州政府协调,不要一刀切。
韩世同:现在我们中心城区比较多的是建设比较大的户型,将来有可能不是那么太有钱的人被迫留在城中心,因为城中心居住的环境其实并不是很好,相对来讲现在建了大房子的,其实有很多为子女教育来购买住房,80、90就可以搞定。
曹志伟:如果是保障住房,按照保障的人群的标准来建设,比如我们的解困房建地下车库我认为没必要。270度景观环形玻璃没必要,因为你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做的,住的是解决居住,有钱了应该去买其他的房子,要付出。因为我们所谓的政府投入的钱都是其他的所有的纳税人的钱,是享受族群当中其他人为你提供的。
陈柳青:车库这个问题还是要建,因为老城区整体的车库还是少。
曹志伟:我讲的是解困房。
陈柳青:老城区要统一规划,但是成本、价格应该谁支付,谁使用谁付成本。
黄穗诚:房屋法规定,如果这个地方允许,经济适用房区,本身就有地下室的。
曹志伟:那要建单车库。
黄穗诚:有单车库,经济适用房就是有单车库,因为一定的人口就需要一个房屋的设施。
曹志伟:我们的国防设备都应该改,广州的房价高和广州市处于战备城市有关系。我们的国防应该是海外,而不是伟人所说的,把敌人引进来打,御敌于海外。全国建防空洞的钱足够搞两三个的航空母舰了,中国不应该让别人打进来,应该御敌于海外。
另外老城区建车库,我在规划上也跟有关部门提出了有关意见,在规划上,其实老城区的地质状况非常不好,广州有无数的老城区,我们看到的平地都是沙石、贝壳、水非常大,我们不断的挖了塌方、再加固。盖地下室就做当土的支付每平米100块钱,这个成本非常高,而且我认为对珠江的水系是会被破坏的。我们一栋楼一栋楼的地下室就像桩,对水质是有改变的,东豪冲的水为什么那么臭?因为水流影响水质。我们的老城区不应该深挖动。我建议把地下室建在上面。我们的规划上落后了,地下室建在下面不算容积率,建在上面就算容积率,一个城区确保20万、30万,怎么做?如果在地上,刷刷灰水就搞定了,这样成本至少降低了70%。
不需要去拨出资金建停车场,只要改一下建车库不算容积率,这样商厦还有住宅都可以建。其实香港已经是这样了,而且这样做马上就可以降低我们每年的塌方事故,还可以降低这部分的造价,整个车位的价格就下降了,发展商不用赔钱。
黄穗诚:挡土墙就很容易出这样的事情,混过去就可以了。
曹志伟:这对以后的绿化都有影响。不应该做这些的。因为我们做一个挡土墙,伸出去20、30米的地方使这栋楼的一倍以上的面积都受影响。建太深的地下室对老城区的土地不好。
黄穗诚:我们也有地下的空间利用的问题,比如交通从地面到地下,也就是地下空间的利用,防空地下室其实也是一个空间利用,也是“平战结合”。忽略了这个,我们是一个地非常少的国家,既然有地下空间为什么不用?
曹志伟:肯定要用,但是不能强制的挖
陈柳青: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不能一刀切。
韩世同:像北京路一带建地下的商业长廊绝对不好,地面上尚且未能被利用,结果大力开发地下,地下的建造成本、维护成本,照明等一倍以上。香港都找不到一个大型的地下商场。北京地面上尚且未被充分利用,地下的乱盖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黄穗诚:我提一个反对意见,城市一体化是对地下水位很重要的影响,现在全是一体化,外国是透气的那种,我们现在正在前进,正在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广州地区的地下空间由于出现了很多塌方的事情,是基层的问题,是打桩的成本非常高,这是地质问题,而不是涉及到地下空间利用的问题,这个已经技术上解决了。
曹志伟:如果建楼房当然要利用起来,我报告中还提出过,我们的人防设施有限,不是优先做停车的,政府投入的人防设施是优先做社会保障的,而不是赚钱,赚钱还是要归到财政去。政府该做的事情政府去做,不能转到企业做,企业做必然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某次省港企业交流会上,某位企业家的发言让人觉得很丢脸。那位企业家说,我们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是,我觉上市公司不讲利益,就是对股东不负责。上市公司不讲盈利就对不起股民。在技术上,对于刚才的问题,在老城区里面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不应该追求地下室的深挖,应该充分利用,有些地下室挖到三、四层,真的没有必要。
黄穗诚:防水的难度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