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周期性调整双重挑战,从启动国内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人们有理由追问:新时期中国需要怎样的城镇化,才能有效回应外部冲击并形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详细]
30年前,它还是一个灯火小渔村;30年后,已位列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榜首。它就是深圳。20年前,它还是一个荒凉沙滩,20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窗口”。它就是浦东。 [详细]
媒体评说
专家支招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与城市化,一字之差,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目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是城镇化,不以跨地区人口流动为特征的城镇化,就不容易导致城市失业率、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社会治安、人口流动、传染病流行等诸多问题。 ……[详细]
正方
中国提倡城镇化,由于中国农村户籍人口有9亿之多,如果要达到60%的城市化率,就意味着有3.8亿农民要进入城市定居……[我要评论]

反方
中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化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国经济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我要评论]
权威声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说,我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中西部地区一些密集的城镇群地区也在迅速发展。 [详细]
理论研究
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化。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的同志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把城市化与城镇化对立起来,说我国不讲城市化,讲城镇化,主要是指小城镇。这是值得研究的。 [详细]
结语: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一方面,城镇化创造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农民工大量增加、城市空间迅速扩张、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